巴黎恐怖袭击案之后,各国政府希望加大通信监控,并且要求科技公司削弱加密强度,以方便其对恐怖分子活动信息进行监控。他们认为,强大的数据加密技术会阻碍情报人员对恐怖分子动向的追查。不过这一要求遭到了苹果等科技公司的反对。
苹果CEO库克认为:如果苹果和其他科技公司都削弱加密技术的强度,让政府和警方可以监听通讯信息,并获取敏感数据,那么黑客和网络犯罪分子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措施,这将会威胁数以百万计守法公民的个人数据以及隐私的安全。
事实上自“9·11”事件后,美国整个国家都处于一种“恐怖主义”恐惧下,国安局和其他安全机构都似乎有权以反恐为由来获取任何人的个人数据。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恐惧感逐渐淡化,尤其是在斯诺登曝光“棱镜计划”后,公众对隐私安全的呼声渐高。各科技公司也开始强化其加密技术,以获取用户的支持。
一方面是恐怖分子利用这些加密手段引发一起起惨案,让人不得不担忧;另一方面每个人又希望自己的数据以及隐私能得到安全保障。那么我们在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间该如何抉择呢?
如果站在国家安全层面上,希望时时监控各种信息,以防范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从本意上来说无可厚非。在历次的恐怖袭击事件中,恐怖分子利用软件或别的方式进行加密信息的传递已成常态。为了提前知晓恐怖分子行踪轨迹,有时候不得不采取一些强势的方法。因此在各种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中暗留后门现象并不少见。但是厂家并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称所谓的个人信息以及权限的获取是为了维护和升级方便,但是事实是否真如他们所说,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从个人隐私层面来说,每个人的隐私都是不可侵犯的,个人隐私也是受法律保护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科技的进步,我们难免会在网络上留下很多痕迹。有的是跟我们财产相关的银行账号信息,有的则是我们很隐私的对话以及图片,还有的是我们的住址、联系方式等。这些信息每一样对我们来说都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隐私数据。
不能说两种孰轻孰重,只能说在不同时间段人们追逐的点会不同。举个例子,当我们吃不饱饭的时候我们还会在意精神追求吗?但是在我们解决了物质层面的需求后,我们就会追逐精神层面的东西了。这是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追求重点不同。有的看重精神生活有的人看重物质生活,这主要是由他所处的环境造成的。
在一定条件下,我们会为了国家安全和自身安全而放弃部分隐私权,这是一种选择。当治安环境稳定时,我们就可能会更多的在意自己的隐私权。之所有会这样,是因为在和平环境中,人们会担心自己的数据信息被滥用。从侧面讲人们对个人数据安全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
如今加密技术在不断进步,与此同时人类传递的信息量也呈爆棚式发展。这种状况下隐私更像是存在的一种状态,数据加密则是支撑这种状态的存在。对于个人而言想要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最好还是自己将自己的重要数据进行加密。